第六百四十三章 方家-《清末枭雄》
第(2/3)页
军方的大佬们是拼了老命才保住了每年和往年相等的军费。
随着国内的主旋律是发展为上,内阁那边也是越来越强势,往年里军方一言而定的大好年景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。
这就迫使了军方进行更多的改变,一些重大问题上,也是不得不考虑内阁那边的变化。
如今内阁的重大人事调整,表面上似乎和军方无关,但是间接关系还是比较大的,比如说新上台的经济大臣齐宣浩,这个人以往的时候就是力主压制军费的先锋,担任财务部大臣期间,没少给军方找麻烦。
现在他虽然不是财务部大臣了,但是却变成了经济大臣这种钦差大臣,而且还加了协理大臣的衔,使得他权势地位更盛,这十二月眼看着就要结束了,下个月就是1872年度的财政预算分配月了,到时候这个齐宣浩估计是会成为军方的拦路虎。
除了军方关注外,社会各界也是有所关注,不过他们对江道泉或者郭龙云的权势缩减、吴熙、乐贾山、李南泉的上位不敢兴趣,他们最关注的还是齐宣浩。
准确的说,他们关注的也不是齐宣浩,而‘经济大臣’重新设立,‘经济改革室’的成立,这个部门听上去似乎级别低得多,但这可是经济大臣的直属机构。
而帝国上一次的经济大臣郭龙云任上,那还是六十年代初期,那个时候身为经济大臣的郭龙云直接推动了国内数大工业区的成立,包括上海的北岸工业区、天津的北海工业区、广州的轻工业基地以及当涂重工业基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。
经济大臣这种并不属于正规体制内的职务,具有非常大的针对性。
上一次设立经济大臣的时候。推动了国内工业化的起步。
而这一次陛下重新设立经济大臣,就等于是直接宣告了帝国即将开始掀起一场更大的工业发展力度。
这种力度兴许是体现在帝国的财政投入上。不过更多的还是会体现在一些政策优惠上。
而会出台什么政策就是社会各界,尤其是工商界非常关心的事。
帝国发展工商业。其手段和后世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和国有些类似,要钱没有,要人也没有,唯一能够给的就是政策。
帝国这种近代帝制专权国家,依旧带有浓厚的明清时代的封建王朝的影子,各种规章制度依旧带有非常大的局限性,和后世的寻常国家比起来,其商业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。
那种制度好,那种制度差。怎么才能够办好工业,这对于帝国诸多官员来说都是一件未知的事务。
现在的帝国就和八十年代的共和国一样,对于经济发展事务上,都是摸着石头过河。
而经济大臣的设立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是专门为了经济改革而设立的职务。
因此经济大臣要怎么进行经济改革,这就是广大工商界极为关心的事了。
就连英国人也是关注了帝国的高层人事变动,尽管帝国每年都会对内阁进行调整,但是一次性调整多个内阁大臣。权重部门的一把手那可是从来都没有国的事,英国人自然会担心帝国内阁的人事变化,因而引起帝国和英国人目前的稳定外交关系。
第(2/3)页